欧盟碳关税(CBAM)来了,中国企业如何应对?

欧盟碳关税(CBAM)来了,中国企业如何应对?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俗称“碳关税”)已于2023年10月1日进入过渡期,并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政策针对进口到欧盟的钢铁、铝、水泥、化肥、电力和氢等高碳产品,要求进口商申报碳排放数据,并支付相应碳费用,以平衡欧盟内外企业的碳成本,防止“碳泄漏”。目前国内受影响最大的工业类板块将是出口到欧盟或者计划以欧盟为潜在市场的钢铝制品生产企业。  以下是关于CBAM 的一些最新信息:

1.分阶段实施:从过渡到全面征收

过渡期(2023.10-2025.12):

仅需履行碳排放数据申报义务,无需支付费用。设施运营商需按年度提交产品的隐含碳排放量、原产国碳价等信息。

正式征收期(2026.1起):

欧盟进口商需根据申报数据购买CBAM证书,价格与欧盟碳市场(EU ETS)配额拍卖价挂钩,并扣除出口国已支付的碳成本。

2. 覆盖范围与行业扩展

当前范围:

钢铁、铝、水泥、化肥、氢气和电力六大行业。

未来扩展:2030年前将逐步纳入欧盟碳市场覆盖的所有行业,包括有机化学品、炼油等。

3. 2025年2月26日,欧盟发布关于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修订案的工作文件。

针对小进口商:

提议设50吨年度累积质量新最低阈值,预计可使大量小进口商免行政负担,节省成本且有净收益;

针对大进口商:

从申报人授权、排放计算、报告要求、财务责任四方面提出简化措施,如简化授权程序、调整排放计算范围和方法、优化报告截止日期和注册规定、改进证书管理和碳价扣除规则等。

CBAM的实施意味着,中国出口欧盟的相关行业企业需加强碳排放管理,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碳足迹,否则将面临额外成本压力。目前,过渡期内企业需每季度提交碳排放报告,2026年后则需购买CBAM证书以支付碳关税。  

面对这一挑战,国内企业应尽早建立碳排放核算体系,探索绿色能源替代方案,并关注欧盟政策动态,以保持国际竞争力。提前布局低碳转型,才能在“碳关税”时代抢占先机!

educ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