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一文读懂“双碳”战略目标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带来极端天气频发、自然灾害损失增加等一系列不利影响,妨碍人类文明进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具体的双碳目标,以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并积极推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碳汇建设等举措的实施。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提出,在国内国际社会引发关注。

01. 厘清双碳定义:碳达峰和碳中和

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通俗来讲,碳达峰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某一年达到了最大值,之后进入下降阶段;碳中和则指一段时间内,特定组织或整个社会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吸收、工程封存等自然、人为手段被吸收和抵消掉,实现人类活动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认为,碳排放达峰并不单指碳排放量在某个时间点达到峰值,而是一个过程,即碳排放首先进入平台期并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然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碳排放达峰是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

《巴黎协定》认为很多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过程当中,碳排放还是会增加。碳达峰之后希望实现碳减排,目标是在本世纪下半叶降低排放量,最后实现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数量与清除量基本为平衡。

世界主要国家碳排放达峰时间 数据来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据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发布的《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9月,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作出了碳中和承诺,覆盖全球8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GDP和人口。双碳目标希望能够减少人类对大气中碳的影响,遏制气温继续上升的趋势。

02. 我国双碳目标提出背景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双碳” 目标。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强调:“中国一直主动承担与国情相符合的国际责任,积极推进经济绿色转型,不断自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力度,过去10年淘汰1.2亿千瓦煤电落后装机,第一批装机约1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于近期有序开工。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还不合理,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还在深入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任务还很重,能源消费仍将保持刚性增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窗口偏紧。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

实现“双碳”目标对建立绿色发展现代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立足发展阶段和国情实际的目标安排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个方面主要目标。

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60年,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这一系列目标,立足于我国发展阶段和国情实际,标志着我国将完成碳排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从碳排放峰值实现碳中和,体现了最大的雄心力度,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多维、立体、系统的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意见坚持系统观念,提出10方面31项重点任务,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路线图、施工图。

03. 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

 政府战略: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

政府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主要力量,制定并公布明确的双碳目标和减排计划,建立相关政策框架和法律法规,为实施和监督提供指导。包括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引导企业实现减排 ;加快调整优化我国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加大对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的投入,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优质的新型生态环保产业,全面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和生产效率;建立能源消费效率标准和限制措施,降低碳排放 ;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保障环境质量。

 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碳交易激励企业减少排放。设立碳税或排放上限,引导企业采取低碳措施,促进碳减排。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碳排放权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保障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的碳减排合力

唤醒全民双碳意识,让更多人了解气候变化对地球家园的影响和危害,呼吁全社会:政府、企业、学术界、公众等各方协同参与,形成全社会的碳减排合力。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律法规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和知识分享,通过教育、宣传、媒体等途径,普及碳减排知识,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目标。

 技术赋能: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赋能双碳目标发展,加强清洁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低碳交通技术,推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辆、智能交通系统等低碳交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减少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加强能源储存与管理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加强工业碳捕获利用与储存技术(CCUS)创新,降低CCUS成本、提高效率,并推动其广泛应用,减少工业碳排放;利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能源、交通、城市等领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碳减排的最大化。

 

文章来源于社稳业务咨询

本文旨在传播分享知识经验,尊重并保护原创,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educ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