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卷”的本质,即在资源总量有限或增长停滞的环境下,个体或群体为了争夺有限的优势或生存空间,不得不投入远超边际效益所需的努力,最终导致系统内部竞争极度白热化、个体付出与回报严重不成比例、整体效率却并未提升甚至下降的一种非理性竞争状态。主要表现在:
1. 资源稀缺性与增长停滞:
这是内卷发生的根本前提。无论是社会整体的资源(如优质教育、高薪职位、晋升机会、市场份额),还是特定领域内的资源(如名校录取名额、核心城市户口、特定赛道的用户流量),其总量是有限的,或者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竞争者的增长速度(例如经济增速放缓)。
当“蛋糕”无法做大,或者做大速度远低于分蛋糕人数的增长时,对有限资源的争夺就变得异常激烈。
2. 竞争目标的同质化与单一化:
内卷通常发生在大家争夺的目标高度趋同的情况下。例如,所有人都认为只有考上985/211才有好出路;所有企业都认为只有挤进某个热门赛道才能生存;所有员工都认为只有加班时长是晋升的关键指标。
这种目标的单一化使得竞争路径也变得高度同质化(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成功路径。
3. 竞争手段的“过度精细化”与“内部消耗”:
由于目标单一且资源有限,竞争者无法通过开拓新领域、创新模式或提升整体效率来获得优势(这些是“做大蛋糕”或创造新价值的方式)。
只能被迫在现有规则和框架下,将竞争推向极致精细化。例如:
教育:从追求掌握知识变成追求考试技巧的极致、刷题量的极致、甚至简历包装的极致。
职场:从追求工作成果变成比拼工作时长(无效加班)、形式主义(过度汇报、PPT美化)、人际关系内耗(办公室政治)。
商业: 从追求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变成价格战、流量争夺战、模仿抄袭。
这种精细化投入的**边际效益急剧递减(多投入10倍努力,可能只换来1%的优势提升,甚至没有提升),但不投入就意味着被淘汰,形成“囚徒困境”。
4. 个体付出剧增与回报不成比例:
为了在高度同质化和白热化的竞争中不被落下,个体必须投入远超以往(甚至远超实际价值创造所需)的时间、精力、资源(金钱、健康、心理)。
然而,由于资源总量有限,即使付出了巨大代价,大部分参与者获得的相对回报(如排名、机会、收入提升)并没有相应增加,甚至绝对回报(幸福感、生活质量)可能下降。努力更多只是为了维持现状或避免掉队。
5. 整体效率停滞或下降:
这是内卷最核心的悖论和危害所在。整个系统(社会、行业、组织)投入的总资源(人力、物力、时间)大大增加了,但这些投入大部分消耗在内部的、非生产性的、甚至是相互抵消的竞争上(如无效加班、过度包装、恶意竞争)。
没有创造出新的价值、没有拓展新的空间、没有带来整体生产力的提升。 社会/行业的整体福祉(Gross Welfare)并没有因为内卷而增长,甚至可能因为资源错配和内耗而下降。
6. 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弈”倾向:
在纯粹的内卷状态下,一个人的“成功”(获得资源)往往直接意味着另一个或多个人的“失败”(失去机会),接近于零和博弈。
更糟糕的是,由于过度竞争导致的巨大内耗(如健康损耗、心理压力、创新抑制),整个系统的总价值可能减少,变成负和博弈——所有人的处境都变得更差。
7. 系统僵化与创新抑制:
内卷的环境迫使个体和组织将绝大部分精力用于应对眼前的残酷竞争,无暇也无动力去探索未知领域、尝试高风险高回报的创新、或者挑战现有不合理的规则。
这导致系统缺乏活力,难以适应外部变化,陷入一种低效、高压、缺乏希望的恶性循环。
总体来说,内卷它不同于健康的竞争,后者通常能激发潜力、提升效率、创造新价值或推动发展。内卷则是“没有发展的增长”、“没有创新的竞争”、“没有幸福的忙碌”。理解内卷的本质,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何避免陷入其中,或寻求突破之道(如开拓新赛道、推动创新、改变评价体系、倡导多元化价值等)。(上海碳汇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