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矛盾的根源及解决方案
今年来,大家发现国内经济形势反而比疫情期间更加糟糕。各行业的内卷,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大部分人的躺平比比皆是。有专家分析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制裁所致,欧美等频繁使用各类产业产品制裁手段,使用高关税限制中国产品进入。但是中国产品依然畅销无比,外贸数据新电动汽车、储能电池等三件实现大幅增长。也有说是国际社会经济下行所致,但是国外朋友却说欧美及其他国家虽然不如以前,但是不至于如国内普遍感觉到生存压力。还有认为是经济发展周期的轮回,这看上去有点闭门思考了。
诚然,在过去几十年,中国社会每遇各种危机都能逢凶化吉,但是今天的社会状况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有人议论说,富人干预政治,影响国家权威,这种状态我们觉得应该不至于危及国家管理机器。我们更感觉到,当下一切矛盾的根源在于传统观念和新的发展观念在碰撞,传统观念仍然在我们社会管理上占据主导位置,新的观念即使国家最高层一直在强调,但是并没有真正落实到社会普遍行动上。
比如,我们国家倡导要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林草山湖沙综合治理,坚持可持续发展,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但是这个社会绝大部分人认为是口号,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响应,或者有所响应,但是无法深入,即使有个别领导希望实践下去,遭遇的阻力极大。在经济政策和管理思路上,出现很多矛盾的点。比如各个地方经济主管部门考核体系仍然是传统的GDP考核模式,组织部门提拔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仍然是招商引资,每年招引多少个项目,金融部门说起来要金融创新,但是放贷的原则都没有根本的改变,绿色发展在所有关键的部门都出现了管理掐架的现状。当然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的管理失序,包括部委管理,也出现了很多政策不一,发改委宣布绿证是唯一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但是却没有解决电力排放因子的问题。生态环境部主管碳市场CCER的核发管理,但是对具备额外性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项目申请CCER如何处理重复计算的问题,迟迟拿不出解决方案。
根子上的问题,就在于管理部门自身的混乱。这种变革,是系统性的变革,就不能让各部门各自为政。国务院应当为主要管理部门,统筹所有的管理,而不是形式上的管理。国务院这个管理部门应该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和社会团体组成,对决策形成陪审团制度。这种混乱还是新旧管理观念转变的时候发生的正常现象。也就是说,旧瓶装新酒。我们绝大部分人的观念并没有改变,比如大部分管理人员从改革开放初期延续到现在,熟悉了市场经济的生存法则,仍是零和博弈的思维模式,但是却在执行新的发展方式,必然出现很多不适配的情况。我们绝大部分地方官员都对新的发展理念和沟通的词语表现出普遍听不懂的煎熬状态,这种不适配,也是我们绿色发展探索中必然出现的矛盾。这种管理矛盾,如果以社会发展做代价,就必然出现很多经济发展的问题。
我们社会要不要变革,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如果忽视了变革的难度,那么必然会出现严重的问题。任何变革,都必然涉及新旧利益的博弈,涉及未来的新模式创新。变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系统调研。当然我们现在的调研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官样文章,看起来都无比正确,却不是真正的社会的声音,民间的声音。调研走过场,一切变了样。
因此,对于社会变革,我们要有严肃的态度。需要整个社会长期的学习,实践,操之过急肯定不可能。应该从上到下形成完整的能力建设培训体系,当然培训解决不了长期的问题,根本上还是要从儿童教育、学生教育抓起,成年人的思维转变总是很难的。
对于变革,不能视同儿戏。我们如果听不到真正的声音,调研报告总是在传递错误的信息和判断,一定会贻误国家大事。我们社会需要听到真正的声音,来自于基层群众的声音,而不是为了层层表演。应该敞开言路通道,几千年前古人的解决思路虽然简单,今天仍然适用。
齐威王便是个广开言路的典范。当他接纳邹忌的讽喻后,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碳汇林网 王军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