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汇林讯 2024年是特殊的一年,从经济形态上,各行业的内卷造成了大面积的产业企业亏损,新的经济形态受制于传统的管理模式,非市场政策政治因素严重制约社会的绿色转型。
24年,碳汇林公司困境中求突破。在传统的双碳业务在急剧萎缩的时候,碳汇林公司上下努力拓展,通过业务的深度和业务面的拓宽,持续深耕林业碳汇领域,依托旗下“碳汇林网”和“上海碳汇林实业有限公司”两大平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系统的碳汇项目开发、交易及咨询服务,通过与国际认证机构、欧盟投资方等合作,搭建了国内外碳汇项目的对接桥梁,推动了中国碳汇林产业的国际合作。 在国内行业极度内卷的情况下,在绿证交易、碳汇咨询等方面取得较好的业绩。2024年,除传统双碳业务外,公司的GEC和I-REC交易数量就超过150万张。业务取得更宽更深的拓展。
2024年工作总结
1、碳汇技术研发及平台建设
技术成果:进一步优化了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完善了符合国际规则的技术支撑体系,提升了碳汇项目的可信度和市场竞争力。
社会影响力:公司提出的“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被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400多家机构引用,并通过公益活动,强化公众对碳中和的认知。
2. 项目落地与区域合作
2024年,公司积极拓展国内碳汇林项目,与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区域碳汇建设和生态修复项目,助力地方实现“双碳”目标。此外,通过参与国际有影响力的公司碳汇设计,帮助国内碳汇项目对接国际资金和技术支持。
3. 企业社会责任与教育推广
公司联合地方政府开展碳汇林业培训,提升行业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先后举办了十多场沙龙、论坛,内容包括绿色金融、CBAM培训、CCER方法学解读、林业碳汇项目实操培训、建筑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等,并在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对外合作中心举办的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培训班为非洲官员和企业家举办碳中和讲座,并接待了非洲、上海、新疆、山东、浙江、安徽等国内外的政府官员、行业协会、企业等参观考察,参加了盐城环保科技城组织的鄂尔多斯、武汉、新疆等多场次的政企活动。并和新疆泓源碳资产、包钢低碳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2025年工作思路
1. 深化技术应用与创新
开发智能化碳汇监测系统,利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提升碳汇计量透明度和交易效率。
加强林业碳汇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研究,探索“碳汇+”模式(如碳汇+生态旅游、碳汇+乡村振兴)。
2. 扩大市场合作与政策对接
深化与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合作,推动气候融资项目落地,助力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响应《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争取更多国家级碳汇试点项目,推动碳汇林纳入地方生态补偿机制。
3.强化企业ESG管理与公众参与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公开碳汇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社会贡献,提升企业公信力。
通过“碳汇商城”等平台,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碳积分交易,形成全民参与的碳中和生态。
4. 优化产业链与人才培养
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碳汇林业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培养碳汇计量、项目开发等专业人才。
推动乡土树种研究与碳汇林种植结合,提升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经济价值。
挑战与应对策略
市场风险:碳汇交易市场波动性较大,需通过多元化项目组合(如森林碳汇、湿地碳汇)分散风险。
政策依赖: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提前布局政策支持的领域(如生物质能源开发、森林防火技术)。
2025年,公司将进一步整合资源,以技术驱动和市场拓展为核心,推动碳汇林产业向规模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提供可复制的行业范式。(上海碳汇林实业有限公司)